公元200年,鲁肃向19岁的孙权提出夺取天下的战略,被称为“榻上对”。建议孙权消灭黄祖、征伐刘表,夺取长江以南,建立政权,最终与北方政权争夺天下。208年,诸葛亮向47岁的刘备提出统一天下的战略,称为“隆中对”。诸葛亮建议刘备:夺取荆州,占据益州,广纳贤才,东和孙权,南结外族,等天下有变,从荆州、益州两路出兵北伐,那么汉室天下就能复兴了。


公元219年,刘备势力达到巅峰,占领荆州三郡和益州全境,并在汉中之战中击败曹操,夺取汉中郡。达到了早前隆中对天下有所改变的计划。刘备派刘封、孟达攻打上庸三郡,命令关羽北伐襄樊,准备统一天下。然而关羽失荆州,刘备败夷陵,蜀汉永远失去北伐的条件与实力。蜀汉虽然受损严重,但坚持北伐。诸葛亮五次,姜维十一次,虽未成功,精神可嘉。刘备、诸葛亮、姜维始终怀揣北伐、统一天下理想。孙权雄心壮志,却未实际行动统一天下。

赤壁之战后,周瑜夺取南郡。孙权借给刘备南郡,希望他抵御曹魏南下。孙权放弃了统一天下的理想。荆州是南北交汇的关键地带,想统一天下,必须控制荆州。关羽进攻襄樊,孙权却趁机渡江偷袭荆州,显示他并非志在统一天下。孙权关心的是江东安危,不是天下大局。控制荆州可阻挡敌人南下,保护江东。这种行为只会促进三国统一。曹魏强势,东吴中立,蜀汉相对弱小,却勇敢地对抗曹魏。东吴与曹魏结盟对付蜀汉。如非曹操逝世,孙权必因此付出代价。可惜曹丕未善利夷陵之机。虽孙权北伐过,但离开长江后战力大减,遭遇张辽八百兵的教训。即便东吴取得胜利,也不敢进军,如石亭之战。北伐只为割据,孙权后期只想维护东吴。他可向曹操、曹丕臣服,以确保安全。刘备则不会屈服,因维护合法政权,渴望北伐、统一天下。

虽然目标遥远,但刘备坚持不懈,蜀汉团结一致。刘备生命终结前依然为蜀汉建立功业,夷陵之战见证了这一点,时年60岁。孙权活到71岁,影响曹家三代和司马懿,却未有统一天下之心,只图割据一方,失去统一的机遇。孙权缺乏政权合法性。曹魏源自汉献帝禅让,蜀汉出自刘邦后裔。孙权自封东吴皇帝前向曹魏称臣,此举削弱其合法性。孙权无统一天下的机会,刘备有。关羽失荆州成蜀汉转折点,使其退出荆州,隆中对成为梦幻。蜀汉北伐须走蜀道,刘备政权仅掌天府之国。若关羽晚发动襄樊战,局势将异。曹操逝世后,刘备可北伐,关羽亦可,或许成功。
若关羽在襄樊战后撤退保存胜利,避免失荆州与夷陵战,刘备、关羽或许存活,待天下变局。曹操逝世或成机。刘备须防孙权偷袭,孙刘联盟因共同利益结合,但随时间形势变化,联盟或解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