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去世后,蜀汉能够延续近30年的统治,原因复杂。内部因素中,刘禅对此有一定贡献,虽非昏聩,亦不算睿智,算得上是守成之主。外部因素则是曹魏和东吴内部纷争,无暇顾及蜀汉

一、内因方面,刘禅拥有一定贡献

刘禅自公元223年登基至公元263年降魏下台,共计在位41年,为三国时期最长统治者。在那个动乱的年代,能够维持如此长久的统治实属不易。刘禅并非传说中的“扶不起的阿斗”,也不像近年有人所吹嘘的那样睿智,勉强算是一个守成之主。诸葛亮死后,刘禅独自支撑蜀汉29年,这期间他至少有两方面的贡献:

  1. 内部稳定

诸葛亮去世后,魏延被处决,受到杨仪等人的追究。刘禅认为魏延罪有应得,仍然铭记其过往功绩,给予合适的葬礼。随后,刘禅废除了丞相之职,任命费祎为尚书令和大将军,蒋琬为大司马,实现了朝中的平衡。在相对稳定的局势下,刘禅开始集中大权,尽管宠信黄皓等人,但在维持国家稳定方面表现出色,尤其与曹魏和东吴的后续发展相比。

  1. 善待臣民

刘禅对待臣子宽容有度,即便不能接受进言,也能容忍;面对姜维北伐无功而返,不轻易废除其兵权,与孙皓等君主相比,刘禅显得更加宽容。对待百姓,他注重治理,让他们在动荡中安居乐业,这可谓功德一件。南北朝时期,蜀中百姓甚至为刘禅建立了专祠,显示他深得人心。可以说,诸葛亮死后,刘禅是体现出了一定守成之主能力的,他统治下的蜀汉基本维持的稳定的局面,刘禅可以说是功不可没。

二、外因方面,曹魏、东吴无暇他顾

  1. 曹魏方面

诸葛亮逝世后,曹魏进入曹叡晚期统治,兴建工程频繁、征发民力,加之临终遗失政务,朝政混乱。曹芳继位,司马懿与曹爽斗争不止,高平陵事后曹爽一派溃败,司马家族开始崭露头角。与此同时,曹魏虽扩张势头凶猛,但主要集中在东北,征服辽东公孙渊,后又惨败于高句丽,南方蜀汉与东吴则以防守为主。

  1. 东吴方面

诸葛亮病逝后,东吴进入孙权晚期统治。继承问题处理不善,引发“二宫之争”,朝中派系斗争,孙和、孙霸相继被废。252年,孙权逝世,十岁孙亮即位,权力落入孙綝手中,专横残暴,内斗频繁,重要将领吕据、朱异相继被杀。258年,孙綝废黜孙亮,孙休继位,孙綝亦被杀。此时期东吴内乱严重,无力外拓。

蜀汉长期稳定统治的关键原因之一是外部压力减弱。直至曹魏内部安定,且两国实力差距明显,方开始南下灭蜀。姜维孤军奋战,朝中黄皓专权,导致蜀汉终告覆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