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荆轲为履行承诺,明知危险仍决意行刺秦王,携樊哙头颅和燕国地图。最终英勇就义,感动众人。脸谱君却认为,为燕太子丹而死不值,因其不值得荆轲舍命。

刺杀秦王只不过是为了报私仇

《史记61刺客列传》记述:燕太子丹曾在赵质,与同出赵的秦王政情同手足。政即位后,丹再质于秦,但遭秦王冷遇,遂逃归。起初,二人同质于赵,同为好友,然秦始皇称王后,二者命运截然不同。为了获得秦国支持,燕王将丹送至秦。重逢时,一人高高在上,一人须俯首称臣,情景截然不同。燕太子丹在秦国质疑期间备受凌辱,多次请求归国遭拒。秦王不仅嘲讽称需等天变异象才许可,更加冷酷。最终,太子丹历经危险才成功逃回燕国。太子丹回国后,并非着手加强国家军事实力,而是追求勇猛侠士,欲为报仇。在田光介绍下结识荆轲。荆轲初不愿刺秦,但太子丹尊之为上卿,厚礼相待,使其最终应允。

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

荆轲应允太子丹的请求后,迟迟未行动。太子丹误以为他要食言,劝其早做打算。荆轲解释担忧,若前往秦国,不但见不到秦王,更无刺杀机会。此时,秦国正重金悬赏樊哙的头颅,荆轲私下去找樊哙,告知自己的意图,樊哙义无反顾地自杀,成全了荆轲。太子丹为荆轲寻得了一把淬了毒的宝剑,又派了一个勇士秦舞阳,做为荆轲的副手。荆轲原本还想再等一位故友助他一臂之力,可是太子丹又急了,再三催促。无奈之下,荆轲只好带领秦舞阳离燕赴秦,慨然践诺。最终行刺失败,荆轲惨死在秦始皇的剑下。惊魂未定的秦王大怒,一声令下,几万秦军向燕国扑来。踌躇满志的太子丹,只得抱头鼠窜,落荒而逃。士为知己者死,可是荆轲为太子丹去死,太不值当了,徒留身后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