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219年,关羽率领荆州军围攻樊城,朝野震动。曹操派七路大军支援,却被关羽在汉水一战击溃。樊城岌岌可危,曹操只得与孙权联手,由吕蒙率领水军渡江,截断关羽后路。不幸的是,关羽最终被俘,英雄终成过客,身死败阵。

关羽逝世后,孙权被曹操晋升为骠骑将军,授予荆州牧之职。孙权派使者向曹操进贡,表达归顺之意,并期望曹操称帝。曹操的臣子也劝他称帝,但他却谦逊地表示,若有天命,也应效仿周文王,做一忠臣。曹操似乎只愿做一介诸侯,像周文王一般,而非篡位。他从未称帝,显示无意篡汉。这与荀彧心系汉室、愿汉室复兴的立场相符。虽权力滔天,但曹操只为国家努力。荀彧之死与曹操决裂,原因何在?曹操欲称魏公,引发与荀彧的彻底决裂。

曹希望得到荀的认可,但担心荀忠于汉室。于是透过董昭传达消息,荀彧明言不可。他认为曹操未尽汉臣之责,不应私利,不符君子行为。此举显露曹操野心,荀彧不得不斩断与之往来。刘邦在汉朝时为避免异姓称王,提出了白马盟誓,誓称非刘姓者称王,天下共讨之。外姓公成为当时最高的官职,唯一的外姓公便是王莽。荀彧明确表示,曹操此举甚至超越了权倾朝野的董卓,汉朝历史上只有王莽做过类似之事。因此,当时已身为汉朝丞相的曹操欲称公,预示着他即将步王莽的后尘。由此看来,曹操绝不仅只是成为周文王这么简单,如果条件允许,他也会登基称帝。

因此,曹操称魏公还是有些操之过急了,在此之后,曹魏政权内部的反对声也愈发强烈,导致军事上连番不利,而曹操最终也没能做称皇帝,令人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