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装机容量达到2250万千瓦自1994年我国启动三峡水电站建设以来,这一历时15年的巨大工程成为我国发展基石,为清洁电力做出了巨大贡献。然而,对比国际同行,尤其是欧美国家,他们由于没有“长江”,于是将目光投向太空,想要打造一个“太空三峡”来满足巨大的能源需求。

1.三峡水电站的壮丽历程

回顾三峡水电站的发展历程,这个有史以来最大型的工程项目耗时15年才完工。整个水电站安装了34台水轮发电机组,总装机容量达到2250万千瓦,年设计发电量为882亿千瓦时。截至今年7月,三峡电站已经累计发出16000多亿千瓦时清洁电能,成为中国发展的基石之一。

2.欧美对太空太阳能的眼馋

欧美国家对三峡水电站的规模产生了羡慕之情。由于地理条件限制,他们无法拥有类似“长江”这样的天然水力资源。因此,他们将目光投向太空,希望通过在太空中建立太阳能发电站,实现更高效的能源利用。如果成功,这个“太空三峡”将能够为全美提供足够的电力,成为巨大的财富。

3.核能与太阳能:清洁能源的两大选择

在人类寻找可持续清洁能源的道路上,核能一直是一个备受关注的方向。核能发电被认为是一种低碳、清洁的能源,其碳排放量仅为风能和太阳能的1/10左右,是化石能源的1/60左右。然而,核能也面临着安全性和核废料处理等重大挑战。

太阳能则是另一种备受瞩目的清洁能源。通过在地面安装太阳能电池板,人类成功将太阳辐射能转化为电能。太阳能发电具有免费、可再生、清洁等优点,但也受到天气和季节等因素的制约。

4.太空太阳能的前景

在太空中,太阳能接收效率是地球的十几倍,且太空中存在丰富的太阳能资源。因此,科学家们提出了在太空中建立太阳能发电站的构想。这种“太空三峡”的理念能够在太空中高效收集太阳能,并通过微波或其他方式将电能输送回地球。

5.中国“逐日工程”的进展

中国在太空太阳能领域也有了显著进展。自2014年起,中国启动了“逐日工程”,即在太空中建立太阳能电站的计划。这个项目涉及到太空电站的建立、太阳能收集以及地面能源接收等多个关键问题。

太空电站的建立对于欧美国家来说曾是一大难关,但中国凭借先进的航天技术和天宫空间站的经验,已经具备了建设太空电站的实力。太阳能收集方面,中国在天和核心舱上使用的太阳电池翼为逐日工程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持。这种翼体积小、展开面积大、功率质量比高,是在太空中高效收集太阳能的理想工具。

6.挑战与未来展望

虽然太空太阳能发电站的构想看似令人振奋,但仍然面临一系列挑战。其中之一是地面能源接收,需要通过微波或其他方式将电能传输回地球。虽然中国在2022年6月宣布成功验证了相关技术,但该技术仍需不断完善。

尽管太空太阳能发电站面临诸多技术和经济上的挑战,但中国“逐日工程”的进展显示出了太空太阳能的巨大潜力。预计在2028年,中国将建成首个太空太阳能发电站,并在2035年实现部分用户的使用。这标志着“太空三峡”的时代即将到来,为清洁能源的未来描绘了新的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