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骨文是商朝时期的文化产物,约公元前17世纪至公元前11世纪,距离现在有3600多年的历史。在清光绪25年,甲骨文首次被金石学家王懿荣发现。从甲骨文首次被发现到现在,出土的甲骨文数量高达15万片以上。分别收藏于中国大陆,台湾省,港澳地区,以及美国,英国,加拿大,法国等多个国家。

商代统治者崇尚鬼神之说,在做决策的时候,往往会选择使用龟甲兽骨占卜凶吉。会直接在甲骨上记录占卜的事项以及所有的相关信息内容,被篆刻在甲骨上的文字也称为甲骨文。甲骨文目前出土的单字大约有4500个,了解的文字为2000个左右。这些文字内容分别记录3000多年前中国社会政治,经济以及文化等各方面的相关信息。

甲骨文也被称为契文,龟甲文或龟甲兽骨文。甲骨文主要发现于河南安阳殷墟,当前全球共有500多位学者专门研究甲骨文,发表的论文数量为2000多篇左右。甲骨文也是汉字成熟的标志,是目前世界唯一使用一种表意文字的前身。甲骨文不仅会刻在龟骨,或者牛肩胛骨,也会被刻在木器上或者石器上等等。

甲骨文主要是以象形文字为基础,与当今的汉字也有很多相似之处,甲骨文已具备后代汉字结构的基本形式。甲骨文的写作特点为对称,外形多以长方形为主,或者以少数的正方形为主,有一种对称美,在结字上具有方圆结合,开合揖让的结构形式,有一些字上还会出现象形图画的痕迹。从字体以及数量结构上分析,甲骨文已经发展到有较严密系统的文字。对于专业人士研究我国的文字起源,具有化历史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