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使用空城计之所以能够成功,是因为他懂得利用人的心理学效应,这才是历史上的真相。诸葛亮不愧是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军事家和政治家之一,他不仅精通兵法,谋略、机械,天文、地理等各方面的知识,而且还擅长运用心理战术,以弱胜强。其中最让人交口称赞的就是他当年在西城之围中以空城计,成功让对方退兵的一次知名战役。

空城计的实施

空城计是指诸葛亮在西城被魏军围困时,故意放弃防御,大开城门,让城内看上去空无一人,这时他自己却坐在城楼上,悠然自得地弹琴。当魏军将领司马懿率领大军来到城下时,看到这样的场景免不了心中会大惊,毕竟眼看敌军袭来,却依然可以稳坐城楼,不是已经做好了必胜的准备谁都不敢相信这一幕。因此当时司马懿怀疑诸葛亮有埋伏或者是其他奇计,并不敢贸然进攻,为了谨慎再三思索,还是选择退兵而去,这才使得诸葛亮以一招空城计化解了兵临城下的危机。

空城计可并不简单

可能现在人觉得这招空城计说起来很多人都能够实施,却未必能够向诸葛亮那般,将司马懿的心理把握的那般准确,很可能就达不到应有的效果。因为诸葛亮已经将司马懿多疑的心理状态了解的相当透彻,明白这个人较为多疑,知道怎样做可以将司马懿的紧张心理给调动起来,让其不敢轻举妄动。很多事情往往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尤其是尺寸的把握不到位,就容易做的过度或者是达不到标准。

空城计涉及到哪些心理学效应

这一计策,对于人们在面对压力时,往往会出现的逆反心理把握很准,他清楚的知道哪怕司马懿并不完全相信城中设有埋伏,但是为了稳妥起见或者是为了心中的那种颇为逆反的心理。在对待大开的城门司马懿思索在三也宁愿不去相信,此外瞄定效应和期待效应也是诸葛亮在此次决策中所应用到的,利用了成本打开的这种瞄定效应,让司马懿对原本是计策的现象产生了一种第一印象的想像,这才做出了退去的决定。